Company News
近日,隆(long)格瑞(rui)斯物(wu)(wu)流(liu)咨詢一(yi)行(xing)跟隨國(guo)(guo)(guo)際(ji)物(wu)(wu)流(liu)網絡組織UCN牽頭組織的新馬(ma)泰(tai)物(wu)(wu)流(liu)考察團來(lai)到(dao)泰(tai)國(guo)(guo)(guo)曼(man)谷(gu),實地走訪(fang)泰(tai)國(guo)(guo)(guo)工業(ye)聯(lian)合會(hui)(FTI),重點(dian)了解泰(tai)國(guo)(guo)(guo)主(zhu)(zhu)(zhu)要(yao)(yao)工業(ye)主(zhu)(zhu)(zhu)要(yao)(yao)發(fa)展領域和(he)未來(lai)工業(ye)發(fa)展方向;拜訪(fang)泰(tai)國(guo)(guo)(guo)閩商(shang)(shang)(shang)商(shang)(shang)(shang)會(hui),就泰(tai)國(guo)(guo)(guo)的轉口(kou)貿易政策、外資投資政策以及倉(cang)儲市場現狀等進行(xing)交流(liu);走訪(fang)泰(tai)國(guo)(guo)(guo)港(gang)務(wu)局(PAT)并實地觀摩曼(man)谷(gu)港(gang),主(zhu)(zhu)(zhu)要(yao)(yao)了解曼(man)谷(gu)港(gang)的區位、規模、分區、泊位、基礎設施、吞(tun)吐量、自動化作業(ye)水平等情況;走訪(fang)泰(tai)國(guo)(guo)(guo)素萬那普機場,主(zhu)(zhu)(zhu)要(yao)(yao)了解機場進口(kou)、出(chu)口(kou)清關流(liu)程(cheng)、運作模式、主(zhu)(zhu)(zhu)要(yao)(yao)貨(huo)物(wu)(wu)類(lei)型(xing)、主(zhu)(zhu)(zhu)要(yao)(yao)進出(chu)口(kou)國(guo)(guo)(guo)家(jia)等情況;拜訪(fang)杰航(hang)物(wu)(wu)流(liu),目(mu)前公司主(zhu)(zhu)(zhu)要(yao)(yao)提供國(guo)(guo)(guo)際(ji)貨(huo)物(wu)(wu)運輸代理、貨(huo)物(wu)(wu)倉(cang)儲、跨(kua)境電商(shang)(shang)(shang)一(yi)件代發(fa)等服務(wu),在泰(tai)國(guo)(guo)(guo)、馬(ma)來(lai)西亞(ya)、新加坡、越南等國(guo)(guo)(guo)家(jia)均設有海外倉(cang)。
拜訪(fang)泰國工業(ye)聯合會(FTI)

拜訪泰國閩商商會
拜訪泰(tai)國港務局(PAT)
曼谷港倉庫
曼谷港集裝箱堆場
曼谷港查驗區

泰國素萬那普機場
杰航物流倉庫
附 泰國物流發展概況
一、泰國總體概況
(一)地理區位
位于中南半島的中心地帶。東鄰老撾和柬埔寨,西接緬甸,南部與馬來西亞相接,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泰國在東南亞區域的交通、物流及貿易中扮演著樞紐角色。與主要國際市場接壤。泰國處于連接中國、印度、東南亞及澳洲的陸路和航運交通網絡中。陸運方面,泰國能直達中南半島的其他國家(如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及中國的云南省,便于區域性貿易流通;海運方面,泰國擁有多個國際重要港口,尤其是曼谷港和林查班港,后者是泰國最大、最繁忙、最先進的海港。此外,泰國的南部臨近馬六甲海峽,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運通道之一,連接著印度洋和太平洋。
泰國地理區位
(二)經濟發展
經濟規模在東盟地區排名第二,僅次于印度尼西亞。2023年,泰國GDP為17.92萬億泰銖(2023年,人民幣兌泰銖的平均匯率為:1元人民幣=4.9201泰銖),同比增長1.9%,較2022年的2.5%有所放緩,其中農林漁業增長1.9%、制造業下降3.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8.0%、批發和零售及機動車維修業增長3.8%、運輸和倉儲業增長8.4%、建筑業下降0.6%。
1.農業
2023年,泰國農業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等挑戰中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盡管稻米和橡膠等主要農產品產量有所波動,政府通過政策支持、農業補貼和現代化技術的推廣(如智能農業和精準農業)來提高生產效率。此外,泰國在推動農業可持續性和有機農業方面取得進展,農產品出口維持增長。泰國的主要農產品包括稻米、橡膠、糖、海鮮、椰子、木薯、玉米、咖啡、熱帶水果。2023年,泰國出口農產品及農工產品價值492.031億美元(1.69萬億泰銖),占出口總額的17.3%(農產品占9.4%,農工產品占7.9%),其中農產品268.017億美元。
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產品:(1)水果,69.416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25.9%;(2)大米,51.444億美元,占19.2%(3)雞肉,40.823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15.2%。(4) 木薯37.044億美元,占比13.8 %;(5) 橡膠36.486億美元,占比13.6%,其中前5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7.7%。
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產品市場:(1)中國,112.623 億美元,占比 42.0%;(2)日本32.060 億美元,占比12.0%;(3)美國 15.065億美元,占比 5.6%;(4)馬來西亞11.89億美元,占比4.4%;(5)印度尼西亞9.401億美元,占比3.5%。
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工產品:(1)罐頭和加工海產品,34.778 億美元,占農工產品出口值的 15.5%;(2)糖,34.520 億美元,比例 15.4% ;(3)寵物食品24.645億美元,占比11.0%;(4)小麥制品及其他預制食品,24.323億美元,占比10.9%;(5)飲料,20.456億美元,占比9.1%,合計排名前五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1.9%。
出口額最高的前五位農工產品市場:(1)美國,28.677億美元,占比12.8%;(2)中國,20.331億美元,占比9.1%;(3)日本,17.125億美元,占比7.6%;(4)柬埔寨14.443億美元,占比6.5%;(5)印度尼西亞13.832億美元,占比6.2%。
泰國出口中國農產品:2023年,泰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主要是熱帶水果(包括榴蓮、芒果、龍眼、荔枝和香蕉等),占泰國農產品產量的40%以上;其次是海鮮(蝦、魚和蟹等)和大米(白米、茉莉香米等)。
2023年中國從泰(tai)國進口水(shui)果(guo)情況 | |||||
序號 | 品名 | 數量(萬噸) | 金額(億元) | 金額占比 | 單價(元/斤) |
1 | 鮮榴蓮 | 92.8976 | 319.7390 | 74.28% | 17. 21 |
2 | 椰子 | 58.9641 | 30.7876 | 7.15% | 2.61 |
3 | 龍眼 | 32.7242 | 30.4578 | 7.08% | 4. 65 |
4 | 山竹 | 20.7083 | 43.7089 | 10.15% | 10.55 |
5 | 葡萄柚及柚 | 1.8818 | 2.3855 | 0.55% | 6. 34 |
6 | 菠蘿 | 0.5742 | 0.5561 | 0.13% | 4.84 |
7 | 香蕉 | 0.4677 | 0.4107 | 0.10% | 4. 39 |
8 | 芒果 | 0.3718 | 0.3140 | 0.07% | 4.22 |
9 | 鮮紅毛丹 | 0.1553 | 0.3699 | 0.09% | 11.91 |
10 | 鮮荔枝及番荔枝 | 0.0802 | 0.1768 | 0.04% | 11.02 |
11 | 鮮蓮霧 | 0.0868 | 0.2156 | 0.05% | 12. 43 |
12 | 番石榴 | 0.0015 | 0.0012 | 0.00% | 4.24 |
13 | 無花果 | 0.0008 | 0.0022 | 0.00% | 13. 55 |
14 | 未列名鮮果 | 1.5538 | 1.3022 | 0.30% | 4.19 |
總計 | 210.4681 | 430.4274 | 100% | 10.23 | |
2.工(gong)業
泰國(guo)的(de)工業主要發(fa)展汽車(che)制(zhi)造(zao)、電子產品(pin)、電器(qi)、石化化學、機械加工、食品(pin)加工等領域,已成為東南亞(ya)地區的(de)重要制(zhi)造(zao)基地。憑借(jie)低(di)勞動力成本(ben)、良好的(de)基礎設(she)施(shi)和自(zi)由(you)貿易協定(ding),泰國(guo)成功吸引了全(quan)球(qiu)產業的(de)轉移,特別是高成本(ben)國(guo)家的(de)制(zhi)造(zao)業外遷。日本(ben)、韓(han)國(guo)、歐美(mei)等國(guo)家的(de)汽車(che)、電子、石化和紡織等行業逐步將生產線轉移至泰國(guo)。
汽車制造業。泰國被稱為“東南亞的汽車制造中心”,是全球主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該國吸引了大量國際汽車制造商,如豐田、本田、日產、三菱等,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泰國不僅滿足本國市場需求,還通過出口向其他亞洲國家、歐洲及美洲地區提供汽車。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生產能力的提高,泰國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承接了從日本、韓國及其他高成本國家的汽車生產轉移。
電子產品與電器制造業。泰國在電子產品、計算機硬件、通訊設備、家用電器等方面有著強大的生產能力。許多全球知名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如三星、索尼、富士通等,都在泰國設有生產線。特別是在半導體、電視機、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上,泰國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隨著亞洲制造成本的上升,許多電子公司將生產線從成本較高的國家(如日本、韓國)轉移至泰國,以享受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支持。
石化與化學工業。泰國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石化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泰國的石化產業涵蓋了石油化工、天然氣、塑料等多個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化肥等。國家在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是亞太地區能源消費的重要一環。石化行業的產業轉移主要來自于高成本國家,特別是歐美地區,泰國為低成本的石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機械制造與金屬加工業。泰國的機械制造業也有一定規模,主要生產各種工業機械、汽車零部件、家電組件等。泰國的金屬加工和精密制造技術也在逐步發展,逐漸向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拓展,如數控機床、精密儀器等。隨著全球生產基地的優化,泰國吸引了許多汽車、機械及電器生產的外資流入,逐步接手了部分東南亞及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制造環節。
食品加工與農業加工。泰國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出口國之一,尤其在加工食品、海鮮、米、橡膠等領域具有全球競爭力。泰國的農業機械化和食品加工技術逐步得到提升,形成了完善的農業產業鏈。該國的海鮮、稻米、橡膠制品等,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隨著農產品加工成本在發達國家上升,泰國成為全球食品和農產品加工的一個重要基地,特別是承接了來自歐美國家的低成本農產品加工需求。
中國進口泰國工業產品。我國從泰國進口最多的是工業產品為機械、電子、音像設備及零部件,進口金額是1283億元,占比36.12%,以集成電路、硬盤驅動器為主。其中:
集(ji)成電(dian)路是(shi)(shi)我國(guo)(guo)從(cong)泰(tai)國(guo)(guo)進(jin)口(kou)(kou)額(e)最大的單一品類,2023年我國(guo)(guo)從(cong)泰(tai)國(guo)(guo)進(jin)口(kou)(kou)集(ji)成電(dian)路120億(yi)個,進(jin)口(kou)(kou)金額(e)是(shi)(shi)414.41億(yi)元,占比11.67%;進(jin)口(kou)(kou)硬盤驅動器4429.93萬臺,進(jin)口(kou)(kou)金額(e)是(shi)(shi)333.31億(yi)元,占比9.38%。此(ci)外,我國(guo)(guo)還從(cong)泰(tai)國(guo)(guo)進(jin)口(kou)(kou)了諸如固(gu)態硬盤、二極管、光電(dian)池、電(dian)容電(dian)阻器、打印(yin)復印(yin)機、攝(she)錄機照相機等電(dian)子產品。
2023年(nian)我(wo)國從(cong)泰國進(jin)口的主要商(shang)品 | ||||||
序號 | 主要品類 | 進口數量 | 進口額(億元) | 金額占比 | 單價(元) | 單位 |
1 | 機(ji)械、電子、音(yin)像(xiang)設備及零(ling)件 | 1282.92 | 36.12% | |||
集成電路(億個) | 120.01 | 414.41 | 11.67% | 3.45 | 元/個 | |
硬盤驅動(萬臺) | 4429.93 | 333.31 | 9.38% | 752.41 | 元/臺 | |
2 | 化工品(pin)及(ji)塑料、橡(xiang)膠及(ji)其制品(pin) | 674.08 | 18.98% | |||
橡膠及其制品(萬噸) | 302.66 | 317. 78 | 8.95% | 10499.51 | 元/噸 | |
塑料(liao)及其制品(萬噸) | 189.11 | 215.30 | 6.06% | 11385.24 | 元/噸 | |
化工原料及產品 | 141.00 | 3.97% | ||||
3 | 水果 | 230.01 | 495.62 | 13.95% | 10.77 | 元/斤 |
鮮榴蓮(萬噸) | 92.90 | 319.74 | 9.00% | 17. 21 | 元/斤 | |
山竹(萬噸) | 20.71 | 43.71 | 1.23% | 10.55 | 元/斤 | |
椰子(萬噸) | 58.96 | 30.79 | 0.87% | 2.61 | 元/斤 | |
龍眼(萬噸) | 32.72 | 30.46 | 0.86% | 4.65 | 元/斤 | |
4 | 金屬及其制品 | 63.37 | 200.90 | 5.66% | 31703.58 | 元/噸 |
銅及其制品(萬噸) | 24.60 | 131.25 | 3.70% | 53349.27 | 元/噸 | |
鋁及其制品(萬噸) | 32.61 | 46.60 | 1.31% | 14291.88 | 元/噸 | |
5 | 木薯干與木薯粉 | 678.13 | 165.38 | 4.66% | 1. 22 | 元/斤 |
木薯干 | 486.25 | 93.60 | 2.64% | 0.96 | 元/斤 | |
木薯粉 | 89191. | 71.78 | 2.02% | 1.87 | 元/斤 | |
6 | 木材與木漿(萬噸) | 758.97 | 155.14 | 4. 37% | 2044.09 | 元/噸 |
木材及木制品 | 479.90 | 96.18 | 2.71% | 2004.11 | 元/噸 | |
木漿及纖維素漿 | 279.07 | 58.96 | 1.66% | 2112.85 | 元/噸 | |
7 | 值得說明的幾個單品 | 162.71 | 4.58% | |||
大米(萬噸) | 46.17 | 21.01 | 0.59% | 2.28 | 元/斤 | |
大米粉(萬噸) | 3.55 | 2.62 | 0.07% | 3.70 | 元/斤 | |
蔗糖(萬噸) | 163.01 | 59.81 | 1.68% | 1.83 | 元/斤 | |
雞(ji)翅(chi)、雞(ji)爪(zhua)、雞(ji)雜(萬噸) | 11. 32 | 35.74 | 1.01% | 15.79 | 元/斤 | |
蝦(萬噸) | 2. 83 | 22.35 | 0.63% | 39.48 | 元/斤 | |
水貂皮(萬張) | 968.87 | 21.18 | 0.60% | 218.59 | 元/張 | |
其他 | 415.29 | 11.69% | ||||
8 | 總計 | 3552.03 | 100.00% | |||
中國出口泰國工業產品。我國向泰國出口最多工業產品為機械、電子、音像、光學、醫療設備及零部件,出口額為1980億元,占比37.21%。其中:
我國從泰國出口智能手機944.24萬臺,出口金額是129億元,占比2.42%,折約單價1363.54元/臺;出口平板電腦68.70萬臺,出口金額是12.33億元,占比0.23%,折約單價1794.75元/臺;出口攝錄機、照相機(非特種用途)822.91萬臺,出口金額是13.04億元,占比0.25%,折約單價158.52元/臺;出口集成電路137.49億個,出口金額是88.82億元,占比1.67%,折約單價0.65元/個;出口光電池3.95億個,出口金額是72.91億元,占比1.37%,折約單價18.44元/個。
2023年我國(guo)向(xiang)泰國(guo)出口(kou)的主要商品 | ||||||
序號 | 主要品類 | 出口數量 | 出口額(億元) | 金額占比 | 單價(元) | 單位 |
1 | 機械/電子(zi)/音像(xiang)/光學(xue)/醫(yi)療設備及零(ling)部(bu)件(jian) | 1980.28 | 37.21% | |||
智能手機(萬臺) | 944.24 | 128.75 | 2.42% | 1363.54 | 元/臺 | |
平板電腦(萬臺) | 68.70 | 12.33 | 0.23% | 1794.75 | 元/臺 | |
集成電路(億個) | 137.49 | 88.82 | 1.67% | 0.65 | 元/個 | |
光電池(億個) | 3. 95 | 72.91 | 1.37% | 18.44 | 元/個 | |
非特種(zhong)用途攝錄機、照相機(萬臺) | 822.91 | 13.04 | 0.25% | 158.52 | 元/臺 | |
2 | 化工品及塑料橡膠品 | 760.55 | 14.29% | |||
化學品 | 174.69 | 3.28% | ||||
塑(su)料及其制品(萬(wan)噸) | 140.77 | 270.88 | 5.09% | 19242.31 | 元/噸 | |
橡膠及其(qi)制品(萬(wan)噸(dun)) | 27.95 | 47.59 | 0.89% | 17029.53 | 元/噸 | |
3 | 金屬及其制品 | 759.55 | 14.27% | |||
鋼鐵(tie)及其制品(萬噸) | 596.56 | 493.28 | 9.27% | 8268.67 | 元/噸 | |
4 | 運輸設備及零部件 | 365.47 | 6.87% | |||
電動車(萬輛) | 15.59 | 174.07 | 3.27% | 111644.75 | 元/輛 | |
摩托車/腳踏車(萬輛) | 26.56 | 6.46 | 0.12% | 2432.71 | 元/輛 | |
自行車(萬輛) | 141.44 | 7.41 | 0.14% | 523.75 | 元/輛 | |
5 | 紡織原料、服裝、鞋靴等 | 347. 34 | 6.53% | |||
服裝 | 3.79 | 69.96 | 1.31% | 18.46 | 元/套 | |
鞋靴(億雙) | 1.28 | 45.05 | 0.85% | 35.09 | 元/爽 | |
綿浴巾(億條) | 0.6740 | 12.28 | 0.23% | 18.22 | 元/條 | |
胸罩(億件) | 0.7329 | 6.34 | 0.12% | 8.66 | 元/件 | |
口罩(億個) | 44.57 | 7.92 | 0.15% | 0.18 | 元/個 | |
6 | 家具(ju)、燈(deng)具(ju)、玩具(ju)等雜項(xiang)制品(pin) | 298.52 | 5.61% | |||
7 | 低值簡易通關商品 | 14.82 | 138.13 | 2.60% | ||
8 | 礦材、陶瓷及玻璃制品 | 126.41 | 2.38% | |||
9 | 其他 | 546.00 | 10.26% | |||
10 | 總計 | 5322.26 | 100.00% | |||
3.貿易
進出口貿易小幅度萎縮。2023年,受俄烏地緣政治問題、通貨膨脹等問題影響,進出口貿易復蘇未達預期,其中進口總額為2845.62億美元,同比下降1.0%,進口總額為2897.54億美元,同比下降3.8%。進出口市場方面,排名前十的出口市場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越南、香港、新加坡、印度及印度尼西亞,前十大進口來源國分別是中國、日本、美國、臺灣、阿聯酋、馬來西亞、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及越南。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自2014年起已連續十年成為泰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同時也是泰國最大的雙邊貿易國,取代了此前長期居首的日本。
從(cong)(cong)東(dong)(dong)(dong)盟國(guo)(guo)(guo)(guo)(guo)家(jia)的(de)(de)(de)(de)進(jin)(jin)口結構來(lai)看(kan),越(yue)南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商(shang)品的(de)(de)(de)(de)依賴程(cheng)度(du)顯(xian)著增(zeng)加(jia),后(hou)(hou)疫情(qing)時期從(cong)(co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進(jin)(jin)口的(de)(de)(de)(de)份(fen)額(e)在(zai)東(dong)(dong)(dong)盟國(guo)(guo)(guo)(guo)(guo)家(jia)中(zhong)(zhong)(zhong)(zhong)平均占(zhan)(zhan)比(bi)(bi)達到28.9%,高(gao)于(yu)貿(mao)(mao)易(yi)(yi)(yi)戰(zhan)(zhan)前的(de)(de)(de)(de)22.1%。印(yin)尼和菲(fei)(fei)律賓在(zai)后(hou)(hou)疫情(qing)時期從(cong)(co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de)進(jin)(jin)口份(fen)額(e)也(ye)略有(you)上(shang)升(sheng)。然(ran)而,泰國(guo)(guo)(guo)(guo)(guo)從(cong)(co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進(jin)(jin)口的(de)(de)(de)(de)份(fen)額(e)在(zai)后(hou)(hou)疫情(qing)時期平均為(wei)17.9%,低于(yu)貿(mao)(mao)易(yi)(yi)(yi)戰(zhan)(zhan)前的(de)(de)(de)(de)19.6%,這(zhe)一趨(qu)勢在(zai)馬來(lai)西(xi)亞(ya)和新加(jia)坡也(ye)有(you)所(suo)體現。與此同(tong)時,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從(cong)(cong)東(dong)(dong)(dong)盟國(guo)(guo)(guo)(guo)(guo)家(jia)的(de)(de)(de)(de)進(jin)(jin)口呈(cheng)上(shang)升(sheng)趨(qu)勢,這(zhe)反映出東(dong)(dong)(dong)盟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de)出口能力有(you)所(suo)提升(she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從(cong)(cong)東(dong)(dong)(dong)盟進(jin)(jin)口的(de)(de)(de)(de)比(bi)(bi)例已增(zeng)至16.1%,高(gao)于(yu)貿(mao)(mao)易(yi)(yi)(yi)戰(zhan)(zhan)期間(jian)的(de)(de)(de)(de)平均11.1%。其(qi)中(zhong)(zhong)(zhong)(zhong),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從(cong)(cong)越(yue)南和印(yin)度(du)尼西(xi)亞(ya)的(de)(de)(de)(de)進(jin)(jin)口增(zeng)長尤為(wei)顯(xian)著,越(yue)南在(zai)東(dong)(dong)(dong)盟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出口中(zhong)(zhong)(zhong)(zhong)所(suo)占(zhan)(zhan)比(bi)(bi)重(zhong)達到22.9%,遠高(gao)于(yu)貿(mao)(mao)易(yi)(yi)(yi)戰(zhan)(zhan)前的(de)(de)(de)(de)平均9.8%;印(yin)度(du)尼西(xi)亞(ya)的(de)(de)(de)(de)比(bi)(bi)重(zhong)為(wei)18.1%,同(tong)樣高(gao)于(yu)貿(mao)(mao)易(yi)(yi)(yi)戰(zhan)(zhan)期間(jian)的(de)(de)(de)(de)平均13.6%。然(ran)而,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從(cong)(cong)泰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de)進(jin)(jin)口比(bi)(bi)例有(you)所(suo)下降(jiang),占(zhan)(zhan)比(bi)(bi)為(wei)14.2%,低于(yu)貿(mao)(mao)易(yi)(yi)(yi)戰(zhan)(zhan)前的(de)(de)(de)(de)19.8%,而馬來(lai)西(xi)亞(ya)、菲(fei)(fei)律賓和新加(jia)坡的(de)(de)(de)(de)情(qing)況也(ye)呈(cheng)現類似的(de)(de)(de)(de)下降(jiang)趨(qu)勢。盡管東(dong)(dong)(dong)盟占(zhan)(zhan)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進(jin)(jin)口份(fen)額(e)穩步上(shang)升(sheng),但東(dong)(dong)(dong)盟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商(shang)品的(de)(de)(de)(de)需求(qiu)也(ye)大幅(fu)增(zeng)加(jia),導致東(dong)(dong)(dong)盟對(dui)華(hua)貿(mao)(mao)易(yi)(yi)(yi)逆(ni)(ni)差持續。 2023年(nian),東(dong)(dong)(dong)盟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貿(mao)(mao)易(yi)(yi)(yi)逆(ni)(ni)差1475.18億美元,比(bi)(bi)上(shang)年(nian)逆(ni)(ni)差1628.85億美元有(you)所(suo)減少。然(ran)而,這(zhe)標志著自2012年(nian)以來(lai)東(dong)(dong)(dong)盟連續第12年(nian)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貿(mao)(mao)易(yi)(yi)(yi)逆(ni)(ni)差,其(qi)中(zhong)(zhong)(zhong)(zhong)越(yue)南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de)貿(mao)(mao)易(yi)(yi)(yi)逆(ni)(ni)差最大。2023年(nian),越(yue)南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的(de)(de)(de)(de)貿(mao)(mao)易(yi)(yi)(yi)逆(ni)(ni)差為(wei)490.38億美元,其(qi)次是新加(jia)坡,貿(mao)(mao)易(yi)(yi)(yi)逆(ni)(ni)差為(wei)480.91億美元。東(dong)(dong)(dong)盟國(guo)(guo)(guo)(guo)(guo)家(jia)中(zhong)(zhong)(zhong)(zhong)對(dui)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guo)(guo)(guo)有(you)貿(mao)(mao)易(yi)(yi)(yi)順差的(de)(de)(de)(de)僅有(you)文萊、印(yin)度(du)尼西(xi)亞(ya)和馬來(lai)西(xi)亞(ya)。
中泰貿易持續增長。2023年,中泰兩國之間的貿易額高達1049.65億美元(約合36496.74億泰銖),其中,中國從泰國進口341.64億美元(約11768.89億泰銖),中國向泰國出口708億美元(約24727.85億泰銖),總體上,2023年中國對泰國的貿易順差總額為366.36億美元,約合12958.95億泰銖。中國從泰國進口排名前五的商品為鮮果、冷鮮冷凍水果和干果;橡膠制品;塑料顆粒;木薯制品;計算機、設備和組件。中國向泰國出口排名前五的商品依次為電機和部件;機械和部件;化學制品;家用電器;計算機、設備和組件。
(三)物流業概況
1.物流費用情況
2023年,泰國物流成本達到25274億泰銖,較2022年增長3.7%,占GDP的14.1%,其中運輸成本為11951億泰銖,占GDP的6.7%;倉儲成本為11442億泰銖,占GDP的6.7%;物流管理成本為1881億泰銖,占GDP的1%。
3.1.1運輸成本
2023年,貨物運輸成本達11951億泰銖,占GDP的6.7%,占物流總成本的47.30%,相較于上一年的11911億泰銖略有增加。
貨(huo)運(yun)(yun)量上(shang),2023年全(quan)國國內(nei)貨(huo)運(yun)(yun)總量為(wei)(wei)54708.2萬噸(dun),較上(shang)一(yi)年同比下降(jiang)5.54%,幾(ji)乎(hu)所有運(yun)(yun)輸(shu)(shu)方式(shi)均呈下降(jiang)趨勢。貨(huo)運(yun)(yun)結(jie)構(gou)上(shang),公路運(yun)(yun)輸(shu)(shu)仍然(ran)是運(yun)(yun)輸(shu)(shu)的主要方式(shi),占(zhan)比達78.31%,較2022年的79.48%略有下降(jiang),其次是水路運(yun)(yun)輸(shu)(shu),占(zhan)比由(you)18.55%上(shang)升至19.48%,鐵路運(yun)(yun)輸(shu)(shu)占(zhan)比由(you)1.96%上(shang)升至2.21%,航空(kong)運(yun)(yun)輸(shu)(shu)占(zhan)比保持(chi)不變,比例為(wei)(wei)0.01%。
3.1.2庫存成本
2023年,倉儲成本為11442億泰銖,占GDP的6.4%,同比增長7.4%,其中倉庫運營成本為9591億泰銖,同比增長8.5%,倉庫管理成本為1851億泰銖,同比增長了1.7%。
泰國的倉儲業務在過去五年持續增長,倉庫租賃市場的供應量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5.7%,而倉庫租賃需求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6.3%。這一增長主要受到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促進政策的推動,特別是在東部經濟走廊(EEC)地區,同時也得益于電子商務市場的持續擴展。根據KnightFrank(泰國)公司提供的數據,2023年,倉庫租賃市場的供應量達到6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3%。這些倉庫主要集中在三個主要區域:曼谷及其周邊地區占45%,東部經濟走廊(EEC)占38%,中部及其他地區占17%。與此同時,倉庫租賃需求為56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3%,倉庫的租賃率達到了84.3%。
盡管倉儲業務持續增長,但智能倉庫的比例仍然較低。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泰國智能倉庫的比例僅占全國倉庫總面積的5%。其主要原因是泰國智能倉庫的建設運營成本比傳統倉庫高出約15倍。然而,疫情的爆發促使一些企業開始投資更多的智能倉庫開發。這一變化體現在自動導引車(AGVs)的進口價值上。數據顯示,2023年AGVs的進口價值約為50.1億泰銖,同比增長12.0%,這一增速高于2019—2023年間復合年均增長率8.6%。此外,根據泰國倉儲管理協會的報告,智能倉儲行業的整體投資趨勢仍在增長,尤其是在東部經濟走廊(EEC)地區。從政府批準的投資促進項目來看,2023年共批準了2383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7501.3億泰銖,同比增長53.0%及22.5%。推動智能倉儲投資增長的行業主要包括:食品零售業、批發和零售業、電商業務以及受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影響而轉移生產基地的制造業。
2.物流業經濟增加值
2023年,泰國物流服務業的經濟附加值繼續增長,達到5552億泰銖,比2022年的5251億泰銖增長了5.7%。具體來看,管道運輸的經濟增加值為359億泰銖、鐵路運輸的經濟增加值為13億泰銖、公路運輸的經濟增加值為1580億泰銖、水路運輸的經濟增加值為1250億泰銖、航空運輸的經濟增加值為278億泰銖、運輸相關服務的經濟增加值為1046億泰銖、郵政和包裹服務的經濟增加值為933億泰銖、倉儲服務的經濟增加值為88億泰銖。
泰(tai)國物流業快(kuai)速增(zeng)長主要得益于國內經濟的(de)持續擴(kuo)大,尤其是(shi)電(dian)子商務業的(de)快(kuai)速發展,2023年(nian),該行業的(de)市場價值達到5965億泰(tai)銖(zhu),同比增(zeng)長了9.75%。特(te)別是(shi)在后疫(yi)情時代,消費者越(yue)(yue)來越(yue)(yue)傾向于通過線上(shang)渠道(dao)購(gou)物,進一步帶動(dong)了電(dian)子商務的(de)快(kuai)速發展。
3.泰國物流市場主體
截止到2024年8月,泰國物流企業共計44007家,其中新增275家,相較上個月下降16.4%;關閉企業116家,相較上個月增加33.3%。
二、泰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一)陸路
1.公路網絡
截止到2023年底,泰國公路總里程為703653.88公里,較上一年增加20.41公里,公路密度為1.37公里/平方公里(2023年我國公路密度0.566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國家公路52323.44公里、地方公路49653.79公里,高速公路僅224.60公里。
2.鐵路網絡
截止到2023年底,鐵路總里程為5098.21公里,較上一年增加70.35公里,鐵路密度為0.01公里/平方公里。(2023年中國鐵路密度0.017 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城際鐵路4885.27公里、城市鐵路(機場專線、城市地鐵)171.38公里、城郊鐵路41.56公里。
(二)水路
1.內河
泰國有22條河流,總長度5800公里,內河貨物運輸一般通過湄南河、巴薩克河、邦巴功河、湄公河和塔欽河,線路總長約為1400公里,其中以湄南河、巴薩克河為主要運輸河流。曼谷港是泰國主要的內河港口。
曼谷港。曼谷港位于湄南河沿岸,坐落于曼谷市,是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能夠覆蓋超過1000萬消費者的需求,曼谷港專注于高價值商品及消費品的處理和分發。港口通過多種運輸方式,包括公路、鐵路和水路,實現與全國各地的高效聯通,同時連接林查班港及其他目的地。其綜合物流服務網絡不僅推動了泰國國內的物流發展,也加強了亞洲地區的國際貿易往來。港口總面積約為1494400 平方米,碼頭總長度為3100米,前沿水深為8.2米,可接待最大12000噸載重的貨船,每年平均集裝箱吞吐量為150萬TEU。規格上,設有147600平方米的進口集裝箱堆場、10座進口倉庫、2座出口倉庫以及5個特殊倉庫,并提供多種碼頭服務,包括集裝箱碼頭、沿海碼頭、普通貨物碼頭、旅游碼頭。此外,還設有集裝箱鐵路運輸站、空箱堆場、保稅倉庫、危險品倉庫、冷藏集裝箱服務等,多樣化的服務能夠全面滿足客戶需求。
集裝箱吞吐量上,2023年曼谷港集裝箱吞吐量為127萬個集裝箱,與上一年基本保持一致。貨運量上,2023年曼谷港貨物進口11414855噸,貨物出口7121294噸。
2.海港
泰國主要海港有林查班港、清盛港、清孔港、拉廊港,其中與中國海上貿易來往的主要是林查班港。
林查班港。林查班港是泰國東部的主要國際貨物運輸深水港,占地面積約10144公頃。目前港口已開放的泊位包括7個集裝箱泊位、1個多用途泊位、1個滾裝船、1個客運和滾裝船綜合泊位、1個散裝泊位、1個船舶建造與維修泊位。林查班港具備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符合國際標準,能夠接納世界最大的船舶,并擁有充足的配套區域用于港口運營及相關業務。此外,港口的交通網絡完善,道路、鐵路及水路均可暢通連接國內各區域及鄰國。林查班港還有足夠的空間發展其他相關業務,如卡車停放站、物流分撥中心及自由貿易區。港口還設有危險品倉庫、國際標準的消防培訓中心等設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此同時,港口內的多個碼頭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為客戶帶來了更優質、更靈活的服務體驗。
吞吐量上,2023年林查班港集裝箱吞吐量為866萬個集裝箱,相較上一年略微下降,進出口集裝箱量基本保持持平。貨運量上,2023年林查班港貨物進口40622287.48噸,貨物出口52683925.13噸。
從船舶類型上看(kan),2023年(nian),共(gong)計11692船次進港,其(qi)中(zhong)來自國際集(ji)裝箱(xiang)船的(de)占比(bi)最大為39.2%,其(qi)次為沿(yan)海集(ji)裝箱(xiang)船。
3.航空
泰國的機場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主要包括素萬那普國際機場(BKK)和廊曼國際機場(DMK)這兩大主要航空樞紐。素萬那普機場是泰國最大的機場,提供現代化的設施,如大型購物區、餐飲、休息室等,年旅客吞吐量超過6500萬人次。廊曼機場則主要服務低成本航空,年吞吐量約4000萬人次。除此之外,清邁、普吉、合艾和烏隆他尼等地方機場也具備良好的交通連接和基礎設施,支持國內和國際航班。泰國的機場普遍提供餐飲、購物、貨幣兌換和醫療等服務,某些機場如蘇梅島機場還擁有獨特的開放式建筑。總體來看,泰國機場基礎設施建設高效且多元化,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需求,尤其是在旅游業和區域連接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航空運輸。從近年來泰國航空運輸貨運量統計數據看,2020年整體航空貨運量受到了疫情的顯著影響,呈大幅度下跌態勢,此后恢復增長,2023年泰國航空貨運量為1243127噸,其中國際航空運輸量1212663噸,國內航空運輸量為30464.84噸。
三、中泰物流通道
在當今全球化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各國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促進了跨境物流和貨物運輸網絡的快速發展,無論是陸路運輸(公路/鐵路)、海運還是空運。與此同時,中國自2013年啟動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各國的經濟合作,促使運輸路線的連接,創造貿易機會,刺激經濟增長,并為國際間的商業活動提供更多渠道和機會。泰國因此受益于“一帶一路”項目的運輸路線建設,增加了更多的運輸選擇。例如,中老鐵路、陸海新通道,這些新路線提高了中泰企業互相貿易的便利性并降低了成本。
(一)跨境公路
中國與泰國的跨境公路路線主要有五條,分別為R3A、R3B、R8、R9、R12,具體如下:
R3A跨境公路。泰國的商品主要通過陸路運輸,連接 R3A(亞洲3號公路)路線,該路線通過云南省的磨憨口岸,向中國內陸地區分發。R3A 路線自2008年正式啟用,是一條連接泰國、老撾和中國的國際公路,起點為曼谷,途經老撾,進入云南省邊境,連接三國的重要交通樞紐。該路線詳情如下:
曼谷——清孔口岸(泰國清萊省)——會曬口岸(老撾)——波田口岸(老撾)——磨憨口岸——昆明市
整個路線的總長約1800公里,其中包括三國的三段重要路程:
泰國段:從曼谷到清萊省的路程為813公里
老撾段:從會曬口岸到波田口岸的路程為247公里
中國段:從磨憨口岸到昆明市的路程為827公里
R3A 路線對泰國出口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農產品運輸方面。它不僅促進了投資、旅游和文化交流,還增強了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從2008年正式啟用以來,R3A 路線顯著改善了沿線國家的交通狀況,使得從昆明到曼谷的旅行時間從40小時以上縮短至約20小時。
2022年,通過R3A路線的貨物運輸總值超過520億元人民幣。2023年1月至4月,通過R3A路線的貨物運輸總值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主要運輸的商品包括:蔬菜、新鮮水果、冷藏水果、加工水果、調味品、中草藥和日用消費品等。
R3B跨境公路。R3B 路線是連接泰國、緬甸和中國的運輸路線,運輸時間大約為3至5天,途經三國的主要交通樞紐,具體路線如下:
泰國清萊省的梅賽縣——緬甸的塔吉黑口岸——緬甸的昌屯市(永久邊境口岸)——中國云南省的景洪市。此路線最終與 R3A 路線在景洪市連接,并繼續通往云南省昆明市,之后貨物會分發到中國其他城市。然而,目前由于運輸成本較高,運輸商通常更傾向于使用 R3A 路線,R3B 路線的使用相對較少。
R8跨境公路。R8 路線是另一個重要的運輸路線,連接泰國與中國市場。這條路線跨越四個國家,具體路線為:
曼谷——泰國的豐卡省——老撾的巴克山口岸——越南的高交口岸——越南河內市——越南的榕盛口岸——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柳州市——最終到達中國南寧。全程約1597公里,運輸時間大約為32小時。通過這條路線運輸的商品種類豐富,包括汽車及其零配件、工業產品、農產品和醫藥產品等。
R9跨境公路。R9 路線是泰國與中國之間的另一條主要貿易路線,分為兩條路線:
第一條路線:泰國的穆吉達縣——老撾的薩文拿卡口岸 ——越南的老榜口岸——越南的河內市——越南的胡形口岸——憑祥市友誼關——南寧市。此路線全長約1590公里,縮短了與通過海路運輸相比的貨物運輸時間。例如,泰國水果通過海運運輸到中國通常需要7至8天,但通過 R9 路線運輸時,時間縮短至2至3天,這對水果出口業務至關重要,因為運輸時間對水果的新鮮度和保鮮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第二條路線:泰國的穆吉達縣——老撾的薩文拿卡口岸 ——越南的老榜口岸——越南的毛貴口岸——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興市——最終到達南寧市,再分發到福建省、廣東省、湖南省、北京市和上海市。
R12跨境公路。R12 路線是連接泰國、老撾、越南和中國的路線,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最短且最便捷的路線之一。該路線目前已經被中國正式認定為重要的商品運輸通道,尤其是在將貨物運輸到東盟國家的戰略“向南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此外,R12 路線也成為了泰國商品出口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特別是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
R12 路線全程約1700公里,運輸時間大約為2天。優勢在于較短的運輸時間和較低的運輸成本。該路線可分為兩條路徑:
第一條路線:泰國的那空帕儂省——老撾的塔克口岸——越南的南寶口岸—— 越南的賈洛口岸——越南的胡形口岸——憑祥市友誼關。
第二條路線:泰國的那空帕儂省——老撾的塔克口岸——越南的南寶口岸——越南的賈洛口岸——越南的毛貴口岸——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興市。
根據2018至2020年的數據,那空帕儂省報告稱,泰國水果通過 R12 路線出口到中國的量在2018年為134191.71噸,2019年為517778.71噸。這反映了 R12 路線在促進泰國水果出口到中國市場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水果出口量降至357042.97噸,同比下降了31.04%。
中泰跨境公路圖(右(you)下標(biao)注有線路名(ming)稱)
大湄公(gong)河次(ci)區(qu)域經濟走廊
(二)跨境鐵路
泰中鐵路是中國與泰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項目,旨在開發鐵路運輸系統,實現快速的貨物和人員運輸。該鐵路將從曼谷的邦西車站出發,經過老撾進入中國,目前老撾——中國段已建成通車。泰國段共有11個車站,經過8個省份,總里程為606公里。泰國段的開發分為兩個部分,泰方負責建設和承擔所有建設費用,總額為4057億泰銖;中國方面則負責鐵路設計和高速鐵路系統的布局。泰國段的鐵路建設已經開始,預計整個項目將在2030年完成。建設分為兩期,一期建設曼谷——呵叻段,二期建設呵叻——廊開段。
一期已于2017年12月21日舉行開工儀式,全長250.77公里,預算為1794.12億泰銖,其中高架軌道距離188.68公里、地面軌道距離54.09公里,另有隧道2處,距離8公里。沿途共設6個站點,別為為曼谷阿皮瓦中央車站、廊曼站、大城府站、北標站、北沖站及呵叻站。截止到2024年10月,項目總進度為36.94%,預計于2027年投入使用,
二期呵叻至廊開段已完成規劃設計,全長356公里,耗資3300億泰銖,是連接泰國東北部地區與中國、老撾的重要通道,沿途經過布阿艾、班派、孔敬、烏隆他尼及廊開五個站點,預計將于2030年建成通車。
(三)南海航線
泰國有5個重要港口: 曼谷港、林查班港、拉廊港、清盛商業港、清孔港,目前泰國與中國海上貿易主要是通過林查班港。
(四)航空路線
泰國出口的產品通過空運可以在1-2天內到達中國。這種方式適合高價值的產品。
2023年泰國(guo)機(ji)場—中國(guo)城市年航班數量
泰國機場 | 中國城市 | 航班數量 | 中國城市 | 航班數量 |
素萬那普機場 | 上海 | 4837 | 寧波 | 195 |
廣州 | 3306 | 麗江 | 138 | |
北京 | 2074 | 溫州 | 136 | |
深圳 | 1905 | 潮汕 | 134 | |
成都 | 1709 | 鄭州 | 120 | |
昆明 | 1625 | 太原 | 74 | |
廈門 | 853 | 蘭州 | 66 | |
杭州 | 852 | 南昌 | 26 | |
南寧 | 769 | 武漢 | 25 | |
南京 | 597 | 天津 | 24 | |
西安 | 400 | 長株潭 | 24 | |
海口 | 365 | 石家莊 | 22 | |
福建 | 315 | 合肥 | 20 | |
青島 | 286 | 三亞 | 1 | |
常州 | 216 | 香港 | 14135 | |
重慶 | 206 | 澳門 | 487 | |
廊曼機場 | 廣州 | 2561 | 南寧 | 309 |
上海 | 1586 | 南昌 | 294 | |
深圳 | 1429 | 濟南 | 220 | |
重慶 | 1064 | 廈門 | 208 | |
長株潭 | 1043 | 天津 | 186 | |
武漢 | 954 | 宜昌 | 154 | |
杭州 | 903 | 合肥 | 132 | |
成都 | 861 | 貴陽 | 118 | |
南京 | 752 | 常州 | 84 | |
西安 | 592 | 蘭州 | 48 | |
昆明 | 556 | 福建 | 38 | |
鄭州 | 425 | 大連 | 10 | |
寧波 | 399 | 澳門 | 1727 | |
潮汕 | 350 | 香港 | 1701 | |
普吉島機場 | 上海 | 2932 | 重慶 | 296 |
成都 | 1348 | 杭州 | 236 | |
廣州 | 849 | 深圳 | 144 | |
北京 | 613 | 太原 | 70 | |
南京 | 553 | 貴陽 | 66 | |
西安 | 338 | 鄭州 | 19 | |
昆明 | 306 | 香港 | 2553 | |
清邁機場 | 上海 | 1191 | 景洪 | 218 |
北京 | 480 | 杭州 | 203 | |
昆明 | 448 | 成都 | 182 | |
廣州 | 352 | 長株潭 | 66 | |
甲米機場 | 成都 | 6 | / | / |
蘇梅島機場 | 成都 | 4 | / | / |
(五)多式聯運
泰(tai)國(guo)(guo)到中(zhong)(zhong)國(guo)(guo)貨物(wu)(wu)運(yun)(yun)(yun)(yun)(yun)輸的(de)(de)多式聯運(yun)(yun)(yun)(yun)(yun)主(zhu)要是通(tong)(tong)過(guo)(guo) “海運(yun)(yun)(yun)(yun)(yun)+鐵(tie)路”的(de)(de)方式。具(ju)體(ti)來(lai)說,當貨物(wu)(wu)通(tong)(tong)過(guo)(guo)海運(yun)(yun)(yun)(yun)(yun)送(song)達到北部灣區域的(de)(de)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后,轉為鐵(tie)路運(yun)(yun)(yun)(yun)(yun)輸,通(tong)(tong)過(guo)(guo)鐵(tie)路將(jiang)貨物(wu)(wu)分發到中(zhong)(zhong)國(guo)(guo)各大城市,特(te)別(bie)是中(zhong)(zhong)國(guo)(guo)西部的(de)(de)經濟中(zhong)(zhong)心城市,如重(zhong)慶(qing)、成都等。此(ci)外,這條通(tong)(tong)道(dao)還能(neng)連接中(zhong)(zhong)歐(ou)鐵(tie)路,進一(yi)步將(jiang)貨物(wu)(wu)運(yun)(yun)(yun)(yun)(yun)輸到中(zhong)(zhong)亞和歐(ou)洲。通(tong)(tong)過(guo)(guo)西部陸海新通(tong)(tong)道(dao),泰(tai)國(guo)(guo)企業可以將(jiang)貨物(wu)(wu)從(cong)林查(cha)班港或曼谷港發運(yun)(yun)(yun)(yun)(yun)至(zhi)北部灣港口,再通(tong)(tong)過(guo)(guo)鐵(tie)路從(cong)北部灣港口運(yun)(yun)(yun)(yun)(yun)送(song)至(zhi)重(zhong)慶(qing)市,運(yun)(yun)(yun)(yun)(yun)輸時間大約為7~8天(tian)。
目前,通過“海運+鐵路”模式,從林查班港和曼谷港到欽州港的貨物運輸,能夠承載多種類型的集裝箱,包括標準集裝箱用于一般商品、帶冷藏設備的集裝箱用于運輸水果、肉類及海鮮產品,以及頂開式集裝箱,適用于散裝貨物,如木薯和玉米等。
當貨物運輸到北部灣區域的欽州、防城港、北海等港口后,將通過三條主要的鐵路路線分發到中國西部市場,具體如下:
1.從北部灣區域的港口群,通過廣西南寧市和貴州貴陽市,直到重慶市。
2.從北部灣區域的港口群,通過廣西柳州市和湖南懷化市,直到重慶市。
3.從北部灣區域的港口群,通過廣西百色市和四川省瀘州市,直到四川省的成都市。
最新的數據顯示,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行量首次年內突破9000列,提前20天完成年度任務,較2017年增長近超過50倍、與2022年同比增長8.6%;渝桂、川桂、黔桂、滇桂以及區內、西北班列協同發力,其中渝桂、區內、西北班列同比增長22%、12%、12%。
四、物流未來發展重點
(一)改善物流管理和庫存存儲
根據經濟和貿易環境的變化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泰國企業必須重視倉儲管理,以便能夠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并滿足當今消費者對快速和準確的需求。因此,應該支持從傳統倉庫向自動化倉庫的轉型,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軟件來管理庫存,以幫助降低成本、縮短商品存儲和分揀時間,并減少商品準備和配送過程中的錯誤。同時,政府應提供財務支持,以減輕企業在投資方面的負擔。
(二)提高貨運效率
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鐵路貨物運輸的比例仍然較低,主要是由于缺乏價格激勵和對準時服務的信任。因此,未來的發展應推動鐵路網絡成為泰國的主要貨物運輸方式,因為鐵路具有較低的單位運輸成本,可以運輸大量貨物,并減少運輸中的燃料消耗。政府應鼓勵私營部門參與管理,包括提供服務和共同制定合理的服務費率,以增加鐵路貨物運輸的比例。同時,應促進公路運輸作為支撐網絡,連接商品生產地、工業區和重要的貿易節點,以推動運輸模式轉變和多式聯運。此外,還應鼓勵使用清潔能源車輛進行最后一公里配送,以實現凈零排放,并有效降低國家的運輸成本。
(三)提升供應鏈附加值
推動泰國物流系統的發展,應注重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從原材料采購到商品運輸到消費者手中,以促進國家整體經濟附加值的提升。具體來說:
初期階段:應促進農業和工業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創造差異化并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明確供應鏈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以實現各方協同合作,推動目標的實現。
中期階段:應支持技術和創新的應用,提升產品標準和質量控制,重點發展品牌建設,為泰國商品創造附加值。
最終階段:支持建立商業伙伴關系,構建泰國企業的運輸和分銷網絡,將泰國商品銷往海外。
(四)完善物流業法律法規
提升泰國物流服務商的運營能力仍面臨法律和法規方面的限制,這些成為了貨物運輸便利化的障礙。因此,應注重物流發展環境,通過修訂和完善與貨物運輸及物流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例如允許私營部門提供鐵路貨物運輸服務、跨境運輸和轉運,以提升服務水平。同時,應增強企業對政府法律和法規遵守的認識,確保企業在運營中采取統一的標準和規范。
掃一掃在手機上(shang)閱讀(du)本文章(zhang)